2017/3/29

滾動計畫與計畫循環

在討論規劃流程時,有一個重要但常被忽略的議題就是滾動計畫與計畫循環 (rolling planning & planning cycle),需多人要導入規劃系統時,常就單點功能討論,爭個你死我活,但其實有些需求或問題在考慮滾動計畫與循環後,其實就沒那麼複雜。

什麼是滾動計畫與計畫循環呢?

先解釋計畫循環,簡單的說,計畫不是做一次,而是定時、定期重複的,例如每天會進行一次物料需求規劃,根據目前的需求來計算淨物料需求,這樣的狀況下,計畫循環就是「每天」 (daily cycle)。許多人都很理想的說:隨時要重跑 (重新計畫) 就跑。(顧問心理的OS大概是:連慢跑都不可能隨時跑了,計畫怎麼可能?) 因為計畫出來的結果是要去進行一些動作,例如:請供應商加速把原料送進來 (pull-in)、開出新的採購訂單...如果隨時重新規劃,那麼這些行動不就一直改來改去? 公司就變成「髮夾彎」規劃了。依此計畫的循環必須考慮所有相關部門的作業來規範,如果其他特殊狀況就例外處理,而不是更改計畫方式。

在連續的計畫循環間,有些訊息要連貫,而每一次計畫所要決定的事情僅止於某時間內,而非整體規劃。 不懂?正常的,舉例說明一下。假設每次跟供應商叫貨,他要在第三天才能送到 (前置時間 lead time = 2 days),所以今天規劃的結果雖然看得到未來好幾個月的訊息,但是我們真正要通知供應商送貨的數量,其實就只要看第三天規劃出來的淨需求,並根據這個數量來決定跟供應商叫料,第四、第五...天之後的訊息就只當做參考用就可以了。所以每天計算出來的淨需求,其實就是要關注於第三天的結果。所以未來兩天稱為凍結期 (frozen window),而第三天則是要決定採取行動的期間,每一次循環就會滾動,而有新的一段時間 (period)會進入凍結期,計畫人員要關注的就是即將進入凍結期的部分。

因為供應鏈限制可能在產能、在物料,這些部分大部分人都能夠理解,也討論較多。但是「時間」的限制通常就僅於前置時間、運送時間等考量,但是計畫循環與滾動計畫對於時間的考量更為重要,也是流程與系統設計上應該要優先思考的議題。

建置智慧企業的挑戰:問題與資料的考量

智慧企業的精髓在於如何運用資料回答問題 (決策與行動)。因為機器學習、大數據...等等變成顯學之後,很多企業投入資源學習、鼓勵員工學習相關技術,然後要求員工內部提案或是找外部廠商、顧問來討論、聽取案例,期望找到智慧企業的銀子彈 (silver bullet),甚至採購一些軟體...